食品業非洲豬瘟緊急應變與供應鏈韌性(僅供參考)
食品業非洲豬瘟緊急應變與供應鏈韌性
遵循 ISO 22000:2018 8.4.2 條文
危機情境:關鍵原料短期中斷
台灣 ASF 疑似案例導致的供應鏈衝擊
事件觸發點: 農業部宣布全國豬隻一連 5 天禁運禁宰(最長 15 天)。
核心衝擊: 豬肉原料的「短期、非預期性」供應中斷。
管理定位: 依 ISO 22000 8.4.2 條文,判定為「緊急情況或事件」。
目標: 確保食品安全、維持營運連續性與供應鏈韌性。
應變依據:ISO 22000 8.4.2 核心要求
處理緊急情況和事件
階段一:即時回應 — 法規遵循與溝通
依據 ISO 22000 8.4.2 (a) 執行
法規優先: 立即確認主管機關(農業部、衛福部)最新公告與禁運期限。
內部溝通 (品保/採購):
鎖定、清點並物理隔離所有現有豬肉庫存。
協調替代材料供應與產線調整。
外部溝通 (公眾/客戶):
統一發言窗口,發布官方聲明,強調產品安全與替代方案。
避免將「供應短缺」與「食品安全疑慮」混淆。
階段二:減緩後果 — 庫存與替代策略
依據 ISO 22000 8.4.2 (b) 執行
庫存與追溯:
精確計算庫存可供貨天數,設定統一的「停售/替換」時間點。
對現有豬肉庫存進行二次追溯確認,確保無潛在風險。
替代品評估:
快速切換: 啟動備用供應合約,快速採購已驗證的非疫區進口豬肉。
異肉替代: 評估雞肉、牛肉等其他肉類產能,進行配方微調或產品線切換(例如:推廣雞肉餡)。
HACCP 審查: 評估替代肉品或延長儲存期是否影響既有 CCPs/PRPs。
專業應對 (一):食品肉品供應商策略
專注於供應鏈韌性 (上游供應商)
庫存策略優化:
將豬肉原料視為 A 級風險品,提高最小安全庫存 (Safety Stock) 至 7-10 天。
儲存於獨立區域,執行 FIFO 原則。
多源採購與敏捷性:
與海外非疫區供應商簽訂 備用供應合約 (Contingency Contract),確保緊急採購鏈可快速啟動。
品保 (QA) 調整:
嚴格執行產線清理與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立即調整替代品的 SOPs (切割、烹飪溫度、保質期)。
專業應對 (二):餐飲與零售業者策略
專注於營運與客戶體驗 (下游餐飲業)
動態菜單工程:
主動下架/替換豬肉主打產品(如:八方雲集改推雞肉餡鍋貼)。
優先推廣高毛利、不受影響的非豬肉品項。
門市透明溝通:
門市張貼顯眼公告,明確告知「因應疫情,產品暫停供應」。
強調現有供應用肉皆符合法規與安全標準。
員工話術培訓:
培訓服務人員,準確區分「禁運」與「食品安全疑慮」,統一宣傳口徑,管理客戶感知風險。
長期策略:韌性建立與持續改善
依據 ISO 22000 8.4.2 (c) & (d) 建立框架
定期測試程序 (C):
定期進行「桌面演練」,模擬「關鍵原料短缺 10 天」等情境。
測試緊急採購鏈、緊急溝通系統的啟動速度。
事後審查與更新 (D):
召開「事後檢討會議」,將本次事件經驗納入《緊急事件應對計畫》。
優化供應商名單與切換流程。
產品可變動性設計:
在產品開發階段,預先設計可彈性替換關鍵原料的備用配方(如:混合肉配方),以減少短缺衝擊。
結語:從被動應急到供應鏈韌性
實現快速、標準化且專業化的危機管理
專業應對是責任: 滿足 ISO 22000 條文要求,是對消費者、股東與社會負責的體現。
轉變思維: 從依賴「單點供應」(國產豬肉)轉向建立「地理分散、多源備援」的供應鏈框架。
目標: 建立電子化、可執行的應變程序,確保在下次危機發生時,所有部門能同時收到具體任務清單,實現快速、標準化且專業化的危機管理。
非洲豬瘟 (ASF) 緊急應變互動指南
基於 ISO 22000:2018 標準,這是一份針對食品供應鏈的互動式應變計畫,旨在應對關鍵原料(豬肉)的短期供應中斷。
非洲豬瘟 (ASF) 緊急應變互動指南
基於 ISO 22000:2018 標準,這是一份針對食品供應鏈的互動式應變計畫,旨在應對關鍵原料(豬肉)的短期供應中斷。
請選擇您的角色,以取得客製化指南
食品肉品供應商
(肉類加工、供應鏈、批發)
餐飲業者
(餐廳、食品服務業、零售)
您已選擇 角色。以下是您的三階段應變計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