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業品質管理
食品行業品質管理
善用工具,從根本解決問題
為何品質管理在食品業如此重要?
品質是品牌聲譽與消費者健康的基石
從原料到銷售,每個環節都潛藏風險
本書旨在提供系統性工具,從源頭解決複雜問題
問題是什麼?
定義: 現狀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常見表現:
與標準不符: 成品重量未達標
未達預期: 產線良率低於目標值
未滿足需求: 客戶抱怨口感不佳
問題分析與解決的PDCA循環
P (Plan) - 計劃:
確認問題、分析原因、制定對策
D (Do) - 執行:
實施對策
C (Check) - 檢查:
確認效果
A (Act) - 行動:
標準化與持續改善
我們的工具箱:品管七大手法
這些工具是協助我們在 PDCA「計劃」階段,進行數據收集與原因分析的利器。
今天我們將專注於:
查檢表
柏拉圖
特性要因圖
散布圖
管制圖
直方圖
層別法
1. 查檢表:數據收集的起點
定義: 結構化數據收集工具,用於快速記錄發生次數、位置或檢查項目。
案例: 食品工廠的每日衛生查核
列出關鍵檢查項目,如:地面是否清潔、設備是否擦拭乾淨。
透過簡單勾選,確保生產前符合標準。
2. 柏拉圖:抓住80%的問題主因
定義: 依據「二八法則」繪製,找出少數幾個主要原因。
功用: 集中有限資源,優先解決最嚴重的問題。
案例: 零食公司的客戶投訴分析
85%的投訴來自「包裝破損」與「口味不符」。
公司將資源集中在這兩個環節,而非分散處理所有問題。
3. 特性要因圖:系統化追溯問題根源
定義: 俗稱「魚骨圖」,視覺化所有可能的原因。
功用: 結構化思考,找出問題背後的潛在要因。
案例: 餅乾口感不脆的要因分析
從 5M1E (人、機、物、法、測、環) 等面向切入。
找出「烤箱溫度不均」或「冷卻流程不正確」等關鍵環節。
4. 散布圖:觀察變數間的關係
定義: 呈現兩組數據之間的相關性。
功用: 判斷兩個變數是正相關、負相關還是無關。
案例: 烘烤時間與餅乾含水率的關係
繪製散布圖發現:烘烤時間越長,含水率越低(負相關)。
據此設定最佳烘烤時間,確保產品酥脆度。
5. 管制圖:監控過程是否穩定
定義: 監控生產過程是否處於「統計管制狀態」。
功用: 區分正常波動與異常波動,及早發現問題。
案例: 餅乾包裝重量的監控
若數據點超出界線,立即停機檢查,防止不合格品產生。
6. 直方圖:了解數據的分布特性
定義: 呈現單一變數數據的分布情況。
功用: 評估生產過程的能力,並與規格比較。
案例: 果汁填充量的穩定性分析
直方圖若出現**「雙峰」**,可能代表填充機有兩個噴嘴流量不一致。
透過圖形,快速定位問題根源。
7. 層別法:分層剖析,找出問題源頭
定義: 依據特定標準,將數據分層分類。
功用: 將複雜問題拆解,精準定位發生源頭。
案例: 醬料包裝的密封不良問題
將不良數據依**「班次」、「機台」和「物料」**分層。
發現問題集中在特定時間、設備和物料,鎖定目標進行改善。
總結:品質管理的核心精神
品質意識: 主動發現問題。
系統思維: 運用 PDCA 循環。
善用工具: 數據會說話,工具是我們的眼睛。
持續改善: 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提問與交流
感謝您的聆聽。
期待與各位在業界交流,共同提升食品品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