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諾羅疫情升溫及2023至2025年諾羅病毒GII.17型疫情與預防

圖/TC news

在 2023至2024年間,包括六個歐洲國家和美國在內,GII.17型諾羅病毒的傳播顯著增加,取代了過去常見的GII.4型。

台灣亦觀察到此趨勢,在2024至2025年間GII.17已成為主要的流行病毒株,尤其容易影響成人,且與食用未充分加熱的帶殼海鮮(如烤蚵等貝類)造成的腹瀉群聚事件有關。

公共衛生部門因此發出警告,強調個人和餐飲業者應加強手部衛生和食品安全,以防範這種免疫系統較不熟悉的病毒傳播。

專家分析,GII.17更容易侵襲成人,且可能因基因變異而具有更強的傳染力,使得民眾即使過去感染過其他型別的諾羅病毒,仍可能再次感染。


壹、諾羅病毒GII.17型疫情與預防

一、近期觀察到的諾羅病毒疫情趨勢為何?

根據歐洲、美國及臺灣的監測資料顯示,在 2023/24 年度(約為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6 月),GII.17 型諾羅病毒的活動顯著增加,並在多個國家成為主要的流行病毒株。在臺灣,2024 年 1 月時主要流行的還是 GII.4 型,但從 2 月開始,GII.17 型已躍升為主要流行株,佔 GII 型別的六成左右。此外,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和腹瀉群聚通報件數都達到近五年同期最高。


二、這次流行的 GII.17 型諾羅病毒有何特性?


研究指出,這次流行的 GII.17 型病毒株與 2021 年在羅馬尼亞首次報告的毒株高度相似。與過去流行的 GII.4 型相比,GII.17 型更容易侵襲成人,且主要透過食物和水等飲食相關途徑傳播。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此型別已約八年未在臺灣大規模流行,加上可能出現基因重組變異,大多數民眾可能對此新型病毒缺乏免疫力,因此容易引起腹瀉群聚事件。


三、哪些地區和國家流行 GII.17 型諾羅病毒的趨勢?

在 2023/24 年度,至少六個歐洲國家(奧地利、法國、德國、愛爾蘭、荷蘭、英國)和美國都爆發 GII.17 型諾羅病毒感染的增加。在這些國家,GII.17 型在所有 GII 型別檢測中佔比顯著上升,部分國家甚至超過了 GII.4 型的檢出比例。


四、食用烤蚵與諾羅病毒感染有何關聯?

臺灣的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上半年(1月至6月)諾羅病毒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中,有 47 件與食用烤蚵相關。這是因為蚵、牡蠣等帶殼海鮮在攝食過程中會過濾海水中的食物,可能濃縮累積諾羅病毒,其體內病毒量甚至可達周圍海水的數十倍至千倍。若未徹底煮熟或生食,極易感染諾羅病毒。


五、感染諾羅病毒後會出現哪些症狀?哪些人是高風險群?

諾羅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和發燒。潛伏期約為 10 至 50 小時。對於小於 5 歲的幼兒、老年人以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可能會更加嚴重。感染期間應充分休息,補充水分和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注意正確洗手以降低傳播風險。


六、如何預防諾羅病毒感染?特別是在餐飲和團體聚餐時?

預防諾羅病毒感染的關鍵在於落實手部清潔和飲食衛生。具體措施包括:如廁後、進食或備餐前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烹製菜餚及儲存食物時應注意衛生,生熟食分開處理,食物(尤其是蚵、貝類等帶殼水產)務必徹底煮熟後再食用。烤蚵時,應在殼打開後再繼續烤 3-5 分鐘至完全熟透。餐飲和團膳業者應加強廚房環境的消毒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的衛生與健康狀況,若有疑似感染者應暫停工作,待症狀解除至少 48 小時後才可上班。


七、若家中或機構出現諾羅病毒感染者,應如何進行消毒?

處理可能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如桌椅、地面、門把等)前應戴上手套和口罩,使用 20 毫升漂白水加入 1 公升清水(約 1000 ppm)擦拭消毒。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泄物則應使用濃度更高的漂白水進行消毒清理,比例為 100 毫升漂白水加入 1 公升清水(約 5000 ppm)。


八、針對 GII.17 型諾羅病毒的流行,未來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由於 GII.17 型諾羅病毒已成為主要的流行株,且多數人可能缺乏免疫力,因此需要持續監測其傳播情況和可能的變異。研究人員也應進一步評估 GII.17 型病毒感染的臨床嚴重程度是否與其他型別有所不同。民眾應持續保持警覺,落實個人衛生和食品安全措施,以降低感染和群聚發生的風險,特別是在秋冬季節和團體聚餐時更應注意。



貳、新型諾羅病毒 GII.17 公衛宣導重點

針對 GII.17 病毒特性,應加強以下公衛宣導:

  • 強調 GII.17 已成為主流諾羅病毒株:應讓民眾了解目前流行的諾羅病毒株已由過去常見的 GII.4 轉變為新型別 GII.17。此轉變可能導致更多感染發生,因為大眾對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可能較低。
  • 提醒 GII.17 更易侵襲成人:相較於過去,GII.17 更容易侵襲成人,且成人發生疫情的規模可能會更高。過去認為成人感染諾羅病毒症狀較輕微的觀念可能需要更新,應提醒成人也可能出現嚴重的上吐下瀉、發燒等症狀。
  • 加強宣導透過飲食相關途徑傳染的風險:GII.17 較常透過食物、水等飲食相關途徑傳染。尤其應強調 食用未徹底加熱的帶殼水產(如烤蚵、牡蠣、生蠔)是重要的感染途徑。宣導應包含:
    • 帶殼水產務必澈底加熱,殼打開後應再繼續烹煮 3-5 分鐘至全熟。
    • 不可生食蚵、貝類等帶殼水產。
    • 選購新鮮無腥臭味的食材。
    • 食材及器具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

  • 重申手部清潔的重要性:無論何種諾羅病毒株,勤洗手都是預防感染的基本且重要措施。應強調在烹調或餐前、如廁後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
  • 提醒生病在家休息的重要性:若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疑似諾羅病毒感染症狀,應儘速就醫,並落實生病在家休息,避免將病毒傳播給他人。建議症狀解除至少 48 小時後再恢復上班上課。如需外出應佩戴口罩。
  • 針對餐飲及旅宿業者加強衛生管理宣導:提醒業者應落實廚房環境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的衛生及健康情形,如疑似感染諾羅病毒應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 48 小時後才可上班。
  • 宣導正確處理嘔吐物及排泄物:應告知民眾如何正確清潔及消毒被患者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環境或物品,例如使用稀釋的漂白水進行消毒。
透過以上公衛宣導,可以提高民眾對新型 GII.17 諾羅病毒的認識與警覺,並指導正確的預防措施,以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



叁、諾羅病毒 GII.17 變異株研究與疫情分析

一、重點
  • 主要發現: 了解歐洲六國與美國在 2023/24 年度諾羅病毒 GII.17 變異株的感染與疫情狀況,以及其相較於 GII.4 病毒株的變化。
  • 流行病學數據: 注意 GII.17 變異株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檢出率變化趨勢,特別是與 COVID-19 疫情前後的比較。
  • 病毒基因特性: 理解 GII.17 變異株的基因組特徵,包括其與 2021 年羅馬尼亞毒株的關聯性,以及新亞系的發現。
  • 傳播途徑與影響: 從台灣新聞報導中了解 GII.17 變異株在本地的流行情況、主要感染途徑(如烤蚵等貝類)以及對成人和兒童的影響。
  • 公共衛生建議: 掌握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針對諾羅病毒感染提出的預防措施,特別是在餐飲和節慶期間的注意事項。

二、簡答

  • 根據歐洲的報告,哪些國家在 2023/24 年度觀察到 GII.17 諾羅病毒感染增加?這種增加與哪種常見的諾羅病毒株的下降同時發生?
歐洲報告指出,奧地利、德國、法國、愛爾蘭、荷蘭和英國在 2023/24 年度觀察到 GII.17 諾羅病毒感染增加。這種增加與常見的 GII.4 諾羅病毒株的下降同時發生。
  • 研究人員對 2023/24 年度 GII.17 毒株進行了哪些基因分析?他們發現這些毒株與先前的毒株有何關聯?
研究人員對 2023/24 年度 GII.17 毒株進行了系統發育分析,包括 VP1 基因和 RdRp 基因的序列分析。他們發現大多數毒株與 2021 年在羅馬尼亞首次報告的毒株密切相關,並識別了兩個新的亞系。
  • 台灣的疫情監測數據顯示,近期諾羅病毒的流行株是否發生變化?若是,主要的變化是什麼?
台灣的疫情監測數據顯示,諾羅病毒的流行株已從過去較常發生的 GII.4 轉變為新型別 GII.17。GII.17 在 GII 型別中佔比約六成。
  • 台灣的報導特別指出哪種食物與諾羅病毒 GII.17 的群聚感染事件有關?疾管署對此提出了哪些食用建議?
台灣的報導特別指出烤蚵與諾羅病毒 GII.17 的群聚感染事件有關。疾管署建議帶殼水產務必徹底加熱,殼打開後應再烤 3-5 分鐘。
  • 根據疾管署的資訊,諾羅病毒 GII.17 相較於過去流行的病毒株,在感染對象和傳播途徑上有哪些不同的特性?
根據疾管署的資訊,諾羅病毒 GII.17 容易侵襲成人,且較常透過食物和水等飲食相關途徑傳染。過去認為成人症狀較輕微,但此波 GII.17 可能導致成人出現與兒童相似的較嚴重上吐下瀉和發燒等症狀。
  • 在台灣,諾羅病毒感染的門急診就診人次近期呈現什麼趨勢?這與過去幾年的同期數據相比如何?
在台灣,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為近五年同期最高,腹瀉群聚通報件數也高於近年同期。即使有短暫下降,整體疫情仍處於較高水準。
  • 疾管署針對團聚烤肉的場合,提出了哪些具體的預防諾羅病毒感染的建議?
疾管署建議烤肉或烤蚵時應注意手部清潔、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食物充分加熱煮熟,特別是烤蚵要在開殼後再烤 3-5 分鐘。
  • 根據台灣的疾管署資訊,感染諾羅病毒後的主要症狀有哪些?哪些族群的症狀可能會比較嚴重?
根據台灣的疾管署資訊,感染諾羅病毒的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和發燒等。小於 5 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的症狀可能會比較嚴重。
  • 餐飲和旅宿業者在預防諾羅病毒傳播方面應採取哪些措施?疾管署對此有何建議?
餐飲和旅宿業者應加強環境衛生消毒與清潔,留意工作人員的衛生與健康狀況,若員工疑似感染諾羅病毒應暫停工作,並在症狀解除至少 48 小時後才可上班。
  • 根據最新的疾管署新聞稿,台灣近期腹瀉群聚事件檢出最多的病原體是什麼?這與諾羅病毒的流行株有何關聯?

根據最新的疾管署新聞稿,台灣近期腹瀉群聚事件檢出最多的病原體是諾羅病毒,且流行的病毒株已轉變為新型別 GII.17。



肆、台灣近期 GII.17 諾羅病毒與食源性傳播之關聯

根據資料相較於 GII.4,GII.17 的主要傳染途徑在近期疫情中更顯著地與飲食相關。
以下說明:
  • 與食用未徹底加熱的帶殼水產高度相關: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資料顯示,在 2024 年上半年(1-6月)諾羅病毒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中,有 47 件與食用烤蚵相關。疾管署的防疫醫師也指出,蚵、牡蠣等帶殼海鮮本身會過濾海水中的食物,可能累積大量的諾羅病毒,若未煮熟或生食極有可能感染。此外,疾管署也特別提醒,烹烤蚵類務必於殼打開後再繼續烹煮 3-5 分鐘至全熟。
  • 更容易透過食物和水等飲食相關途徑傳染: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到,根據台灣、日本、英國的研究,GII.17 流行時成人發生疫情的規模遠高於過去,而且比較常透過食物、水等飲食相關途徑傳染
  • 一般諾羅病毒的傳播途徑仍然適用:儘管如此,我們需要理解,諾羅病毒的一般傳播途徑,包括食入或接觸受污染的食物、飲水或物品,以及吸入病人嘔吐物或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對於 GII.17 仍然適用
總結來說,雖然 GII.4 和 GII.17 都可以透過多種途徑傳播,近期 GII.17 疫情的爆發與 foodborne transmission(食源性傳播)的關聯性更為突出,特別是與食用未徹底加熱的帶殼水產(如烤蚵)有著高度的關聯性。這與過去可能更多由人傳人或環境污染引起的 GII.4 疫情有所不同,因此加強宣導食品安全,尤其是帶殼水產的徹底加熱,對於預防 GII.17 感染至關重要。



伍、新型諾羅病毒 GII.17 成人影響分析

根據資料,新型 GII.17 病毒株對成人有以下主要影響
  • 更容易侵襲成人,導致疫情規模擴大:根據台灣、日本、英國的研究顯示,在 GII.17 流行期間,成人發生疫情的規模會遠高於過去,這表示相較於過去流行的病毒株,GII.17 更容易感染成人。
  • 主要透過飲食相關途徑傳染:GII.17 較常透過食物、水等飲食相關途徑傳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食用未徹底加熱的帶殼水產(如烤蚵、牡蠣、生蠔)是成人感染 GII.17 的重要途徑。2024 年上半年,台灣有 47 件諾羅病毒腹瀉群聚通報案件與食用烤蚵相關,而這些事件後來檢驗出來也都是感染新型的諾羅病毒 GII.17。
  • 可能導致較嚴重的上吐下瀉等症狀:過去一般認為成人吃壞肚子的症狀會較輕微,但這次 GII.17 因為容易侵襲成人,所以成人也有可能會像小朋友感染諾羅病毒一樣,出現比較嚴重的上吐下瀉、發燒等症狀
  • 多數民眾可能缺乏免疫力:由於 GII.17 已有約八年未在台灣大規模流行,且可能發生基因重組變異,多數成人可能對此新型諾羅病毒缺乏免疫力,因此更容易感染並發生群聚事件。
總而言之,新型 GII.17 病毒株對成人的主要影響是感染風險增加、更容易透過飲食傳播,且可能引發明顯的上吐下瀉等腸胃炎症狀。因此,針對成人加強食品安全和衛生習慣的宣導,尤其是關於帶殼水產的徹底加熱,變得格外重要。



陸、民眾應該如何預防感染 GII.17 型諾羅病毒?

預防感染諾羅病毒,包括 GII.17 型,關鍵在於落實手部清潔飲食衛生
  1. 勤洗手,使用肥皂: 諾羅病毒對酒精性乾洗手效果不佳,務必使用肥皂和清水搓洗至少 20 秒。
  2. 食物徹底煮熟: 尤其是貝類等帶殼水產,務必完全加熱煮熟後再食用。烤蚵時,應在殼打開後再繼續烤 3-5 分鐘至全熟,中心溫度需達到 66 度以上才能殺死病毒。避免生食生飲。
  3. 生熟食分開處理: 處理食材時,生食和熟食應使用不同的器具和砧板,避免交叉污染。
  4. 注意環境清潔與消毒: 對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表面,如廁所、廚房等,可以使用稀釋的漂白水(500ppm)進行消毒。
  5. 生病在家休息: 出現疑似諾羅病毒感染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將病毒傳染給他人,待症狀解除至少 48 小時後再恢復上班或上學。
  6. 餐飲業者加強衛生管理: 餐飲及團膳業者應加強廚房環境的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若有疑似感染者應暫停工作。



柒、諾羅病毒株:GII.17 取代 GII.4 之原因探究

根據資料,GII.17 取代 GII.4 成為主流諾羅病毒株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 GII.17 檢出率顯著增加,GII.4 相對減少:在 2023/24 年度,奧地利、德國、法國、愛爾蘭、荷蘭、英國和美國都報告了 GII.17 諾羅病毒感染的增加。在這些提供流行病學資料的五個國家(英國、美國、德國、法國和奧地利),GII.4 在 2023/24 季度之前是最常見的基因型,佔每季度感染的 50% 以上,而 GII.17 的比例則低於 15%。然而,在研究期間,GII.17 的檢出從零星個案轉變為佔所有分型的 GII 病例/疫情的 17% 至 64%。與此同時,觀察到 GII.4 病例/疫情的數量顯著下降,儘管在美國這種下降不太明顯。在台灣,自 2024 年 2 月開始,主要的諾羅病毒基因型別也轉變為 GII.17,約佔整個 GII 基因型的六成。
  • 過去幾年未大規模流行,民眾可能缺乏免疫力:台灣疾管署指出,GII.17 與 2015-2016 年國內兩波諾羅病毒大流行的型別相同,但因該型別已八年未在台灣流行,加上可能有基因重組變異,導致數民眾對此新型諾羅病毒可能沒有免疫力,因此容易造成腹瀉群聚事件發生。
  • 可能具有更強的傳播力:基因醫師張家銘的文章提到,GII.17 在 2014 年曾在日本流行,之後沉寂了一段時間又再次出現,並在短時間內成為主流病毒株。疾管署也警告,GII.17 因為可能發生了基因重組,使其變得 更會傳播,這才導致了 2025 年春節期間腸胃炎的大爆發。科學家還發現,GII.17 的 RNA 聚合酶(RdRp)與衣殼蛋白(VP1)基因結構和 GII.4 不同,這可能讓它 更適應環境,傳染力更強
  • GII.17 更容易侵襲成人:研究發現,GII.17 的感染族群年齡層主要是 16 到 40 歲的成年,而 GII.4 過去則比較常見於兒童和老人身上。GII.17 流行時,成人這邊發生疫情的規模會遠高於過去,而且比較常透過食物、水等飲食相關途徑傳染。
  • 交叉免疫反應低:GII.4 和 GII.17 之間的 交叉免疫反應很低,這表示即使之前感染過 GII.4,這次還是可能再次感染 GII.17。這也解釋了為什麼 GII.17 能這麼快取代 GII.4 成為新的主流病毒株。
總而言之,GII.17 之所以能取代 GII.4 成為主流,可能是因為其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未大規模流行,導致人群中累積了較少的免疫力。加上其可能具有更強的傳播能力、更容易感染成人,以及與 GII.4 之間的低交叉免疫性,都促成了這次病毒株的轉換。


捌、比較 2023/24 年度歐洲與美國諾羅病毒 GII.17 疫情的流行病學特徵,並分析可能導致其擴散的因素

比較 2023/24 年度歐洲與美國諾羅病毒 GII.17 疫情流行病學特徵,並分析可能導致其擴散因素的表格:

特徵

歐洲 (六國:奧地利、德國、法國、愛爾蘭、荷蘭、英國)

美國

GII.17 檢出增加

在至少六個歐洲國家(奧地利、法國、德國、愛爾蘭、荷蘭和英國)報告了 GII.17 諾羅病毒活動的升高

美國也觀察到 GII.17 疫情比例增加

GII.17 佔 GII 檢出比例

GII.17 的盛行率增加到所有 GII 病毒檢出的 17% 至 64% 之間。在英格蘭,GII.17 的增加持續到 2024/25 年初,佔分型病毒株的 77%。愛爾蘭在 2024 年恢復諾羅病毒分型後首次檢測到 GII.17,且其盛行率持續增加。

美國 GII.17 疫情比例 超過了 GII.4 引起的疫情數量。GII.17 佔所有分型的 GII 病例/疫情的 17% 至 64% 之間

GII.4 檢出減少

觀察到 GII.4 病例/疫情數量顯著下降

觀察到 GII.4 病例/疫情數量有所下降,但在美國這種下降不太明顯

主要影響年齡層

英格蘭 2023/24 年度數據按年齡組和月份劃分顯示,大多數樣本來自 ≥ 65 歲的成年人,但自 2024 年 3 月以來,英格蘭 11-17 歲兒童中的 GII.17 病例多於 GII.4。台灣的研究顯示,GII.17 流行時 成人 發生疫情的規模遠高於過去。

來源資料中未明確指出美國 GII.17 疫情的主要影響年齡層,但提到在 2021/22 年度以來,美國 GII.17 的檢出在較冷的月份有所增加。

首次檢出/增加時間

法國自 2019/20 年度以來,GII.17 的檢出在較冷的月份有所增加。奧地利和英格蘭僅在 2024 年 觀察到 GII.17 的增加。2024 年初,芬蘭報告了高於平時的諾羅病毒活動。大多數 (84%) GII.17 毒株與 2021 年羅馬尼亞首次報告的毒株密切相關。

美國自 2021/22 年度以來,GII.17 的檢出在較冷的月份有所增加。84% 的完整基因組序列與 2021 年羅馬尼亞毒株緊密聚集,暗示可能的起源。美國的 2023 年毒株中,有 8% 與早在 1978 年和 2004/05 年檢測到的 GII.17 毒株聚集。


可能導致 GII.17 擴散的因素分析:
  • 突然增加的檢出和快速的地理傳播:報告指出 GII.17 諾羅病毒的檢出 突然增加,並在包括歐洲六國和美國在內的地區 迅速傳播。這種快速的擴散表明該病毒可能具有較強的傳染能力或更容易在人群中傳播。
  • 與羅馬尼亞 2021 年毒株的相似性:大多數 (84%) 的 GII.17 毒株與 2021 年在羅馬尼亞首次報告的毒株密切相關,這可能表示 單一或少數來源的病毒株 在短時間內擴散到了多個國家。
  • 新亞系的出現:在 RdRp 區域,2023/24 年的 GII.P17 毒株形成了 兩個新的亞系。病毒的進化和新亞系的出現可能使其具有 新的適應性或免疫逃逸能力,從而促進其傳播
  • GII.4 盛行率的下降:與 GII.17 增加的同時,GII.4 的檢出顯著下降。這可能為 GII.17 的傳播創造了生態位,使其能夠更容易地在人群中建立優勢。
  • 人群免疫力可能較低:由於 GII.17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可能並非主要流行株,人群中對該基因型的 免疫力可能較低,使得更多人容易感染。在台灣的案例中,疾管署也指出 GII.17 已 8 年未在當地大規模流行,多數民眾可能缺乏免疫力。
  • 飲食傳播途徑:在台灣的研究中特別提到,GII.17 更容易侵襲成人,且更常透過 食物和水等飲食相關途徑傳染。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帶殼海鮮(特別是烤蚵),被認為是重要的傳播途徑。
總體而言,GII.17 在 2023/24 年度於歐洲和美國的擴散很可能是一個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新病毒株的出現、人群免疫背景的變化以及有效的傳播途徑。持續的監測和研究對於理解其未來的流行趨勢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Chhabra, P., Wong, S., Niendorf, S., Lederer, I., Vennema, H., Faber, M., Nisavanh, A., Jacobsen, S., Williams, R., Colgan, A., Yandle, Z., Garvey, P., Al-Hello, H., Ambert-Balay, K., Barclay, L., de Graaf, M., Celma, C., Breuer, J., Vinjé, J., & Douglas, A. (2024). Increased circulation of GII.17 noroviruses, six European countri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2023 to 2024. Euro surveillance : bulletin Europeen sur les maladies transmissibles = European communicable disease bulletin, 29(39), Article 2400625. https://doi.org/10.2807/1560-7917.ES.2024.29.39.2400625

https://pure.eur.nl/ws/portalfiles/portal/169352386/Increased_circulation_of_GII.17_noroviruses_six_European_countries_and_the_United_States_2023_to_2024.pdf 

2.2024-09-10。疾病管制署。中秋團圓烤肉烤蚵注意手部清潔及飲食衛生,防範諾羅病毒。

https://www.mohw.gov.tw/cp-16-79984-1.html 

3.2024-09-17,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新型」諾羅病毒成主流!47件腹瀉群聚與烤蚵有關 牡蠣殼開就吃小心染病。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2902 

4.2025-02-04,疾病管制署。急性腸胃炎疫情上升,多為諾羅病毒感染引起,籲請民眾提高警覺,落實手部及飲食衛生。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sKliHrJvkqN-eGz7wXrqsg?typeid=9 

5.2025-03-11,疾病管制署。腹瀉疫情仍為近5年最高,籲請民眾、餐飲旅宿業落實手部、飲食衛生及環境消毒清理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MoTyU1vV8TFrWTCjHXoHmQ?typeid=9 

6. 2025年2月5日,基因醫師張家銘。諾羅病毒新主角 「GII.17」台灣免疫陌生人,它是誰?

https://www.dna.tw/content/cate6-1208.html 

7.2025年3月6日,陳稚華。全球諾羅疫情升溫...國內腹瀉就診創5年新高》台大公衛專家解析腸道健康與防疫對策。信傳媒。

https://tw.news.yahoo.com/%E5%85%A8%E7%90%83%E8%AB%BE%E7%BE%85%E7%96%AB%E6%83%85%E5%8D%87%E6%BA%AB-%E5%9C%8B%E5%85%A7%E8%85%B9%E7%80%89%E5%B0%B1%E8%A8%BA%E5%89%B55%E5%B9%B4%E6%96%B0%E9%AB%98-%E5%8F%B0%E5%A4%A7%E5%85%AC%E8%A1%9B%E5%B0%88%E5%AE%B6%E8%A7%A3%E6%9E%90%E8%85%B8%E9%81%93%E5%81%A5%E5%BA%B7%E8%88%87%E9%98%B2%E7%96%AB%E5%B0%8D%E7%AD%96-000235592.html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鑑別危害發生頻率與嚴重性在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符合性稽查中的建議查核重點受到更重視

食品保存期限設定

一種食品業強制檢驗相關危害之風險評估表簡介(參考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