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

2019年台灣地區李斯特菌症時間統計

圖片
          研究數據指出,我國食媒疾病嚴重程度比美國高,且主要的腹瀉病原為 Norovirus , Rotavirus , Salmonella , Campylobacter 。 經由 LARS 收集之資料發現過去被認為罕見的李斯特菌症,實際上每年可能達 100–150 例,因為台灣李斯特菌感染會有嚴重後果 ( 近 30% 死亡率 ) ,因此疾管署研議將李斯特菌症於 2018 年列入法定傳染病,強化通報與防治。         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 主要透過 食物媒介 ,感染後除有 腹瀉 等腸胃道症狀外,可能 引發 流產 及 腦膜炎 等嚴重症狀,甚而死亡 。         2018 年台灣正式將「李斯特菌症」列為 第四類法定傳染病 ,國際資料皆顯示 老年人 、 孕婦 、 新生兒 及 有免疫力功能障礙者 等族群是 易感人群 , 致死率 高達 2~3成 , 人類感染後除有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外,還可能引發腦膜炎、腦膜腦炎和敗血症等,嚴重者甚而死亡,若懷孕婦女感染,更可能導致流產、死胎、早產,及新生兒感染。 需持續 監測李斯特菌,加強宣導,並做好預防措施。 圖1、2017年01週~2019年52週,全國李斯特菌症本土病例及境外移入病例之病例排名比較圖         前6名次依序為 台中市、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高雄市、台北市                                                                                                   ( 資料來源 :2019/12/25衛福部 疾管署網頁 ) 圖 2 、全國李斯特菌症本土病例及境外移入病例之病例同期比較趨勢圖                                                                                          ( 資料來源 :2019/12/25 衛福部 疾管署網頁 ) 圖 3 、 2019 年台灣地區李斯特菌症時間統計                                                

一種食品業強制檢驗相關危害之風險評估表簡介(參考示例)

圖片
相關危害之風險評估 一、 需合理說明 : 應有相關支持性或佐證資料 ,提供合理性說明 – A. 食品安全管制系統 (HACCP) 之危害分析 – B. 重要管制點及措施 – C. 供應商管理 – D. 官方有關產品之安全資訊揭露 – E. 風險控管等原則 二、可能風險的資料來源: 1. 流行病學資料 2. 技術性資料及研究文獻 3. 取樣分析產品於製程中可能存在之潛危害 4. 依據經驗法則分析 5. 對供應商或產業現況了解 6. 官方安全資訊揭露 7. 目前國內現有法規標準 三、風險控管原則: 1. 此風險存在將造成人體健康之 嚴重 危害 2. 此風險 發生頻率 3. 為其他主管機關公告監測之項目 4. 曾發生過的危害事件 5. 此風險將造成產品質 嚴重 之危害 ※ 危害評等:分數愈高,風險 愈高 四、風險評估 - 區分風險等級,進行危害評等: 針對前述清列之危害及各評估項目,依不同風險程度區分等級進行評等,評等參考因子如下: 1. 對人體健康影響的 嚴重性 2. 造成產品品質劣變或產生危害之 嚴重性 3. 危害物質的 定性 或 定量 評估 4. 病原性微生物的 存活 或 增值 、不可接受之化學物質中間產物、最終產物、生產線或生產環境。 5. 生產或存在食品的毒素或其他有害代謝產物、化學、物理試劑或過敏原 6. 生物性 ( 微生物、寄生蟲 ) 的污染 ( 或再次污染 ) 、原料的化學或物理性質、中間產物或最終產物。 7. 發生危害因子之 頻率 高低 其餘細節請參閱參考資料:

森永牛奶糖無奶成分烏龍一案推估原因

圖片
    前天(13日)森永牛奶糖無奶成分烏龍一案,最後食藥署14日表示,經北市衛生局調查,證實森永牛奶糖中確實有添加奶類成分,已將稽查結果改為合格。     在 PCR 檢測方法中二個關鍵步驟 (1)DNA 提取過程 (2) PCR 反應過程, 將 有三種情況導致 PCR 檢測 測不出奶成分 :        顯然此案例除了1情況,也可能發生2、3的情況,而導致配方或製程明明有添加奶製品,PCR檢測測不出奶成分。     除了 高度食品加工 因素導致奶DNA裂解而干擾PCR檢測之外,原物料中 PCR抑制劑 也可能是影響因子 1. 在牛奶製品的樣品中,PCR抑制主要有 鈣離子 和 蛋白酶 (Proteases)如 纖溶酶 (plasmin) 2. 香料中含有 多酚 也屬於 PCR inhibitors 3. 其他組分 碳酸氫氨 ? 等等 PCR 抑制劑 可能會干擾 PCR 分析 來看2016年這篇 研究報告 , 巧克力 摻混高達 50%豬油 , PCR檢測 也驗不出是何原因? 一、巧克力在消費者中一直是非常受歡迎的商品,清真食品認證不允許巧克力摻混豬油,然而, 巧克力中豬油的聚合酶鏈反應檢測一直是徒勞的 。 二、研究將豬油摻入四種基本巧克力組分, 糖,奶粉,可可脂和可可粉 中,並使用豬特異性實時聚合酶鏈反應試驗進行檢測。 三、發現 可可粉 是防止巧克力中豬油 DNA提取 的唯一成分。推測可能的2種機制:     (1). 多酚 的 羥基部分 與 脂肪酸 的 極性磷脂醯膽鹼 相互作用並形成交聯的能力。來自可可粉的多酚可能與來自豬油的脂肪酸相互作用,從而 中斷 豬油中的DNA 提取 過程。     (2). 氧化形式的多酚 能夠與蛋白質和核酸共價結合,這可能導致使用PCR檢測DNA失敗。 四、 使用PCR檢測從摻混豬油的巧克力中 提取 的DNA的失敗 ,顯示出 可可粉 抑制 提取豬油DNA的活性,從  摻混豬油的可可粉  和  摻混豬油的巧克力中。 參考文獻 : 2016 Rosman NN et al . , Inhibitory Effect of Chocolate Components Toward Lard Detection in Chocolate Using Real

台灣之光 - 從全球珍珠粉圓風潮回顧造粒技術

圖片
1. 2018年3月日本網站 news.infoseek.co.jp 詳細報導台灣珍奶在日本受歡迎的理由  台湾発のタピオカドリンク 人気再燃の秘密は? 2. 2018 年11月號的遠見雜誌報導  一顆粉圓重振MIT招牌 外銷年產值暴增50% ,全球需求遽增 一日產量逾300噸 3. 2019 年6月天下雜誌報導 排6小時也要買!日本令和時代第一個爆紅商品,竟來自台灣 , 熱銷程度,已經讓「珍珠」出現缺貨窘境。 4. 2019 年6月 Technavio報導 Bubble Tea Market Is Witnessed to Grow USD 963.05 Billion, at 7% CAGR during 2019-2023 5. 知名國際飯店點心房行政主廚推出七款珍珠奶茶糕點,珍珠輕羽提拉米蘇、珍奶爆漿可頌、珍珠奶茶戚風、珍珠酥皮蛋塔、珍珠黑金流沙包、波霸冰鍋、珍珠披薩餃以及瘋珍珠午茶組。 全球都在瘋珍奶!台北晶華酒店推珍珠粉圓嘉年華,每道料理都可以吃到Q彈珍珠! 6. 從全球瘋迷台灣珍珠粉圓之熱潮,簡單回顧珍珠粉圓的造粒技術 是 什麼?

Arrhenius模型結合MKT對食品保存期限的應用潛力

圖片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零售和食品服務中,由於 不合適行為 引起的 食源性疾病 暴發; 食品運輸和分配過程中 冷鏈 (cold chain) 的 中斷 ,是導致 食源性疾病 或食品惡化的 微生物 發展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在整個配送網絡中需要 有效的 冷卻系統 和 溫度維持 ,以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並保持感官和營養特性。 圖1. 冷鏈 (cold chain) 示意圖 ( 圖取自網路 : 如何建立有效的冷鏈管理 )          病源菌 生長參數(例如 遲滯 期 )的 活化能 ( E  a ) 可能代表 食品安全 的可靠標記,強烈需要一種 在線方法 來確定和預測,溫度濫用對整個 冷藏 過程中潛在病原菌生長的影響。         在食品儲存中使用 冷藏 的基本原理是盡可能長時間地 延長遲滯期 ,或通過減去熱量來 減緩 微生物的 生長速度 。已經假設遲滯期包括數百種分子轉化,例如細胞組分的合成,分子損傷的修復,瞬時金屬積累,適應新環境條件和準備 指數生長 的所有機制(Rolfe等人,2012)。         我們無法推測哪些是微生物 潛伏期(latent period) 持續時間,所涉及的生理過程的生化反應,這些反應首先積累能量以觸發細胞複製。根據Diez-Gonzalez等人(2007)的說法,可以考慮 病原菌遲滯期的 E a 作為與食品安全相關的一致因素,其基本原理是 潛伏期(latent period) 在系統達到微生物 細胞複製的活化能水平 時結束。               平均動力學溫度( MKT )參數 在 製藥領域 中, 已經用於輕鬆控制溫度變化對藥物質量的影響, MKT 的使用是廣泛的且廣為接受的,作為估計與儲存溫度相關的 藥物降解 的便利方法 。 圖 2. 平均動力學溫度( MKT )方程式         基於HACCP方法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認為 溫度監測 是一個關鍵要素。使用具有 觸發警報 的溫度數據記錄器,在不合規程序中進行管理,以警告由於熱濫用引起的傳入風險。通常會發生與高溫運行期間冷藏室的門打開/關閉動作,所引起的溫度峰值相關的 假警報 。         另一方面,通過沿每日或每週時間連續記錄獲得的簡單 算術平均 溫度值,對隨時間發生的 離散變化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