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5的文章

食品行業品質管理

圖片
  食品行業品質管理 善用工具,從根本解決問題 為何品質管理在食品業如此重要? 品質是品牌聲譽與消費者健康的基石 從原料到銷售,每個環節都潛藏風險 本書旨在提供系統性工具,從源頭解決複雜問題 問題是什麼? 定義: 現狀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常見表現: 與標準不符: 成品重量未達標 未達預期: 產線良率低於目標值 未滿足需求: 客戶抱怨口感不佳 問題分析與解決的PDCA循環 P (Plan) - 計劃: 確認問題、分析原因、制定對策 D (Do) - 執行: 實施對策 C (Check) - 檢查: 確認效果 A (Act) - 行動: 標準化與持續改善 我們的工具箱:品管七大手法 這些工具是協助我們在 PDCA「計劃」階段 ,進行 數據收集與原因分析 的利器。 今天我們將專注於: 查檢表 柏拉圖 特性要因圖 散布圖 管制圖 直方圖 層別法 1. 查檢表:數據收集的起點 定義: 結構化數據收集工具,用於快速記錄發生次數、位置或檢查項目。 案例: 食品工廠的每日衛生查核 列出關鍵檢查項目,如:地面是否清潔、設備是否擦拭乾淨。 透過簡單勾選,確保生產前符合標準。 2. 柏拉圖:抓住80%的問題主因 定義: 依據「二八法則」繪製,找出少數幾個主要原因。 功用: 集中有限資源,優先解決最嚴重的問題。 案例: 零食公司的客戶投訴分析 85%的投訴 來自「包裝破損」與「口味不符」。 公司將資源集中在這兩個環節,而非分散處理所有問題。 3. 特性要因圖:系統化追溯問題根源 定義: 俗稱「魚骨圖」,視覺化所有可能的原因。 功用: 結構化思考,找出問題背後的潛在要因。 案例: 餅乾口感不脆的要因分析 從 5M1E (人、機、物、法、測、環) 等面向切入。 找出「烤箱溫度不均」或「冷卻流程不正確」等關鍵環節。 4. 散布圖:觀察變數間的關係 定義: 呈現兩組數據之間的相關性。 功用: 判斷兩個變數是正相關、負相關還是無關。 案例: 烘烤時間與餅乾含水率的關係 繪製散布圖發現:烘烤時間越長,含水率越低(負相關)。 據此設定最佳烘烤時間,確保產品酥脆度。 5. 管制圖:監控過程是否穩定 定義: 監控生產過程是否處於「統計管制狀態」。 功用: 區分正常波動與異常波動,及早發現問題。 案例: 餅乾包裝重量的監控 若數據點超出界線,立即停機檢查,防止不合格...

食品業教育訓練方案設計:應用Q7「層別法」的專業實踐參考範例

圖片
應用 品質管理工具中的「層別法(Stratification)」 ,為食品業設計一套客製化的教育訓練方案。 「層別法」的核心精神是將看似複雜或混雜的數據與問題,根據不同的特性(例如:部門、產品、時間、設備等)進行分類與分組,以便能更精準地找到問題根源並採取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教育訓練的應用上,這意味著我們不應該提供「一體適用」的通用課程,而是應根據各部門的職能、風險與需求,設計專屬的訓練內容,以達到最高的學習成效與投資回報。   食品業教育訓練方案設計:應用「層別法」的專業實踐 第一部分:應用「層別法」的核心思維 傳統的食品安全教育訓練常面臨效益不彰的問題,原因在於它將所有員工視為單一的群體。然而,不同部門的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所接觸的風險、所需的知識與操作技能截然不同。 「層別法」的應用,旨在將員工依其部門職責進行分層,並為每一層級量身打造最核心、最實用的訓練內容。這不僅能大幅提升學習效率,確保知識能被精準地應用於實際工作中,更能有效節省訓練資源,將投資效益最大化。 第二部分:依部門職能進行教育訓練層別 本方案將食品業主要部門分為四個關鍵層級,並針對其核心需求設計專屬的教育訓練模組: 一、 生產部門(第一線作業員與班長) 職能與風險層級: 直接接觸產品,是落實食品衛生規範與預防交叉污染的第一道防線。 訓練重點: 強調實務操作、作業流程的正確性與習慣養成。 核心訓練模組: 基礎衛生規範(GHP)實作: 包含人員著裝、手部清潔、動線管理與異物混入預防。 SOP(標準作業程序)強化訓練: 針對各個生產環節,進行步驟拆解與實地演練。 設備基礎清潔與消毒: 學習日常清潔流程與注意事項,避免積垢與微生物孳生。 預期成果: 產品不良率降低、生產效率提升、人為疏失導致的產品召回風險減少。 二、 品保部門(品管員與品保主管) 職能與風險層級: 負責品質監控、系統管理與問題分析,是維持整體食品安全系統運行的核心。 訓練重點: 著重系統性知識、數據分析與內部稽核技巧。 核心訓練模組: HACCP系統精進: 深入危害分析與關鍵管制點(CCP)監控,學習異常處理與紀錄管理。 內部稽核實務演練: 透過模擬稽核,學習如何發現潛在問題、撰寫稽核報告與追蹤改善。 品管數據統計分析: 學習運用簡單的統計工具(如柏拉圖、直方圖)分析不良品數據,找出根本原因。 預期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