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台灣地區李斯特菌症時間統計
研究數據指出,我國食媒疾病嚴重程度比美國高,且主要的腹瀉病原為 Norovirus , Rotavirus , Salmonella , Campylobacter 。 經由 LARS 收集之資料發現過去被認為罕見的李斯特菌症,實際上每年可能達 100–150 例,因為台灣李斯特菌感染會有嚴重後果 ( 近 30% 死亡率 ) ,因此疾管署研議將李斯特菌症於 2018 年列入法定傳染病,強化通報與防治。 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 主要透過 食物媒介 ,感染後除有 腹瀉 等腸胃道症狀外,可能 引發 流產 及 腦膜炎 等嚴重症狀,甚而死亡 。 2018 年台灣正式將「李斯特菌症」列為 第四類法定傳染病 ,國際資料皆顯示 老年人 、 孕婦 、 新生兒 及 有免疫力功能障礙者 等族群是 易感人群 , 致死率 高達 2~3成 , 人類感染後除有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外,還可能引發腦膜炎、腦膜腦炎和敗血症等,嚴重者甚而死亡,若懷孕婦女感染,更可能導致流產、死胎、早產,及新生兒感染。 需持續 監測李斯特菌,加強宣導,並做好預防措施。 圖1、2017年01週~2019年52週,全國李斯特菌症本土病例及境外移入病例之病例排名比較圖 前6名次依序為 台中市、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高雄市、台北市 ( 資料來源 :2019/12/25衛福部 疾管署網頁 ) 圖 2 、全國李斯特菌症本土病例及境外移入病例之病例同期比較趨勢圖 ( 資料來源 :2019/12/25 衛福部 疾管署網頁 ) 圖 3 、 2019 年台灣地區李斯特菌症時間統計